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23758号-1 公安部备案号:35018102000272
校址:福建省福清市玉屏街道较场路57号 邮编:350300 电话:0591-85222581
学校的命运总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它总是跟着时代的脉搏跳动。
建国前,福清一中前身风雨24年,历经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阶段。许多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革命师生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远彪炳于福清革命史册上,也在福清一中的发展过程中留下深深的脚印。
反帝爱国爱校的斗争
福清县立初中创办于1925年北阀战争时期,它的创办打上明显的时代烙印,包涵着爱国爱乡爱校的反帝内容。当时县中的办公楼,被美国教会无理划给教会办学校,县中本身竟无立足之地。学界人士几经交涉均无成效,县中第一任校长郑毓和先生率众上省向北阀政府控诉教会背信违约,据理力争。经过一个多月的公堂抗争,美国教会终于败诉,福清县中终于收回校址。
县立初中、文光中学、闽海初中三所中学是中国共产党传播革命真理,进行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阵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学校成立学生联合会,大造“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舆论。与此同时,县立初中还大力开展抵制日货、购用国货的群众运动。
1929年,中共地下党通过县中张端哲、俞建曦、陈绍璟、吴秉宝、林秉钧等在校内组织党的外围组织“人道互济会”,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福清县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起来。学校负责人林舫孙先生向学生进行动员,决定停课一周,组织学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三省,下乡宣传抗日救亡道理。
1936年冬,县中教师陈云官与陈振先带领县立初中部分学生到海口斗垣村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张贴抗日标语,演唱救亡歌曲,发表抗日演讲,群情激昂。时执教于县中的音乐教师江宝琛先生,还利用音乐课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并带领学生,走街串巷,用救亡歌曲宣传群众唤醒民众。一时间,县中校园充满着抗日激情。
在平潭县第一个建立了中共地下组织的周裕藩,此时正在县中就读。他在同学中传阅革命进步刊物,组织学校演出队到校外演出抗日救亡街头剧。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裕藩奉调回平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受地下党影响的县中学生吴端升。于1940年5月与吴于民、林定炯、林家靖、林贞瑞等进步学生组织“原野读书会”,拿起笔来投入抗日斗争。读书会的半月刊《原野》,发表了大量文章,宣传了抗战文化,打击了汉奸卖国贼的气焰。
1940年暑假,周裕藩与曾焕乾一起建立了福清平潭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在大阪、三山、海瑶一带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1年6月,由周裕藩在平潭海面歼灭了汉奸郑祯道部。1944年8月,周裕藩调任中共福长平海口特区书记,在海口一带坚持抗日武装斗争。1945年1月,在与国民党顽固派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1年4月20日,福清第一次沦陷,县中校友俞昌黎即参加中共领导的“福长”抗日游击大队,任第二中队长,在梧屿、海口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县中学生俞兆清也走出校门参加抗日游击队,这一年8月4日,他参加了长乐琅尾港伏击战。此次战斗,击毙了包括田中岛中佐及村野分队长在内的日寇42人,是福建抗日游击战中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斗。参加这次战斗的校友俞兆清,在后来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中,也为人民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生命。
反暴政、争民主、求解放的斗争
福清一中前身的进步师生不但有反帝、爱国的斗争历史,而且有反暴政、争民主、求解放的光荣革命传统。这种斗争在初始阶段是自发的,由于党的地下组织通过暗中组织、支持和引导追求进步的师生,他们的行动逐渐变成了自觉的革命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1936年,王子吉被派到县立初中职业学校为校长。到任后,在学校里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学生进行奴化教育,而且贪赃枉法,中饱私蘘。学校在王子吉糟蹋下,命脉几断。1936年夏,受地下党影响的进步学生吴端升与商乙班班长吴学仪为首的进步学生,发动全校罢考,散发“驱王宣言”。此次学潮虽然被弹压,吴端升和吴学仪遭开除,但学生中反暴政、反专制的斗争精神却产生了很大影响。
1942年春,陈开瑀当上县中初中校长,用其弟做学校总务。兄弟俩无心教育,却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引起师生公愤。陈云官先生发动学生自治会向县当局告发陈氏兄弟劣迹。陈开瑀受到打击后,反诬“共产党暗中挑动学生暴动”,县警察局派出十多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到校抓人。陈云官先生拍案而起,发动全校罢课抗议,并吁请社会各界声援。事后,在辛亥革命元老郑忾辰积极干预下,迫使福清当局全部释放被捕学生。
解放战争时期,县中、文光中学、闽海初中三所中学广大师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多次开展反迫害、反饥饿、反内战、争民主、求生存的斗争。1947年3月,福建省救济总署调拨一批联合国战后救济物资,要求发给福清公教人员。可是县长汪冰却宣布:救济品只分配给公务人员,教工哗然。大家公推陈云官校长和进步教师郭茂沂、倪朝铭、林啟鑫等人为代表,同汪冰谈判。不料,县保安队长竟集合数十名全副武装的保安队长,架起机枪,威胁抗议职工。教工们毫无畏惧,坚持斗争,后经郑忾辰先生出面干预,汪冰慑于群众压力,只好接受代表们提出的条件,并在谈判书上画押签字。至此,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1948年2月,中共闽中特委派陈拓夫到县中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建立秘密“活动点”,培养革命积极分子,发展地下党员,为福清解放做组织的准备。陈剑森、张超然、郭茂沂就是其中突出的活动积极分子。文光中学和闽海初中党团地下活动也很活跃。吴炳奎、戴教苏、吴继盛、苏公檀、陈爱菊、施修骏、高名峰、陈孝义、罗伟等都是当时学潮和各种斗争的核心人物和积极分子。党的地下组织就是依靠这些革命积极分子,以合法的方式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1948年6月,文光中学教官俞昌棫到县府质问政府秘书长黄建屏拖欠学谷问题,被黄建屏下令扣押,此事激起各中学师生义愤。地下党员吴继盛、陈孝义发动各校师生上街示威游行。25日下午,县城四所中学师生联合举行示威游行,声势浩大。游行队伍开进县衙大门,冲进公堂,质问黄建屏。孰料县府竞派几十名“自卫队”荷枪实弹,包围师生队伍,并且鸣枪恫吓,造成十多名师生受伤的严重事件。
26日,社会各界纷纷起来声援:工人罢工,商店罢市,全城沸腾。7月7日,黄建屏终因慑于学潮声势,在福清人民一片唾骂声中溜回闽西老家。
1948年冬,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蒋家王朝濒临覆亡。地下党员戴教苏和戴圣能,接受地下党指示,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和党的宣传标题,秘密带入学校,并且趁夜色笼罩,沿街张贴,敦促国民党党政军人员“弃暗投明,改恶从善,放下武器,立功受奖”,鼓舞了人民士气,瓦解了敌人军心。
1949年春,面对社会物价飞涨、教工生活面临绝境,“反迫害、反饥饿”的学潮也不断高涨。3月29日,县中派庶务长陈荣光到海口田粮处领运县府欠发的学谷,突遭县保安队袭击,学谷被劫,陈荣光遭殴打致伤。消息传来,全校群情鼎沸。地下党县委俞洪庆指示县中教师陈拓夫、陈剑森、张超然等人,发动群众开展合法斗争。30日,县城各校联合罢课,同时举行示威游行,呼吁驱逐县保安头子马国藩。广大教师学生的坚决斗争,得到社会各界的声援和支持,声势浩大的学潮,迫使县长翁其法不得不把马国藩调离福清。
我校的学潮还与全国学潮彼此呼应。1941年4月1日,南京发生震惊中外的“四·一”惨案,消息传到福清、融城各中学师生极为愤慨。4月14日县城各中学学生自绐会决定成立声援南京“四·一”运动领导机制,统一指挥罢课、示威游行等事宜,决定全县中小学总罢课两天,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国民党政府制造“四·一”惨案,并发出《快电》《宣言》声援南京学生。
与学潮配合,党的地下组织还鼓励部分进步学生参军参战,解放“福长平”。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上半年,文光中学、县中进步师生吴继盛、吴炳奎、苏公檀、陈爱菊、施修騵、戴教苏、戴教吟等19人先后离开学校,奔赴革命根据地,参加了游击队或武工队。施修骏、陈孝义、高名峰、张杰等12人则加入平潭游击队,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长乐平潭做出贡献。而陈拓夫、陈剑森、张超然、郭茂沂等人则前往莆田大洋闽中游击队司令部集训;解放福清的战斗打响后,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向导,随后又接受解放平潭、厦门的支前任务。
福清一中(前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历尽坎坷,许多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爱国爱校的进步师生,不但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也为国家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接受了考验、磨练,并立下了功勋。成了福清一中校史中令人非常自豪的一部分,让后代的莘莘学子永远铭记,但限于篇幅,我们无法全面记述。欲了解翔实情况,敬请参阅《福清一中革命史》。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23758号-1 公安部备案号:35018102000272
校址:福建省福清市玉屏街道较场路57号 邮编:350300 电话:0591-85222581